我是1985留学来美,2年后,4岁的女儿来美国与父母团聚。由于社会环境与受教育背景的巨大差异,以及中西文化、理念的不同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了诸多的冲突,迷茫与无奈。
在不断地冲撞、探索、学习与修正自己的过程中,我逐渐明白了,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者,孩子也不完全是被教育者。跟孩子一起学习,一起成长才是一条可行的成功之路。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,使我和孩子一起从幼稚走向成熟。
【网络配图:图源canva】
三十年后的2018年9月,女儿登上了第70届艾美奖的领奖台。当她用手机传回获奖的消息时,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。因为,编剧这个行业一直被认为是:白人的世界,男人的世界。而我女儿不仅是女人,还是个少数族裔,能获此奖实属不易。
回想与女儿一起成长的过程,她从一棵小苗长成大树,我也从一个无所适从的母亲学习和成长了很多。下面就与大家分享几个和女儿共同成长的小故事。
圣诞礼物的变迁
女儿来美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前,我告诉她,在美国,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给所有的小朋友送礼物。如果特别听话的小朋友,他会送三件礼物,多数时间听话,个别时候不听话的送二件,如果一半时间听话、一半时间不听话的只给一件。多数时间不听话的孩子就没有礼物了。停了一下我问女儿,你觉得圣诞老人今年会给你几件礼物。没想到女儿很不好意思地说,今年可能没有,我明年再努力吧。
我对女儿说,今年圣诞老人送不送你礼物都没有关系,爸爸、妈妈会送一件你最喜欢的玩具作为圣诞礼物。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,我们就开始带女儿选圣诞礼物了。结果,她别的什么都不要,非要买一种绒毛做的泰迪熊不可,我说你大大小小已经有好几只熊了,为什么不选个别的玩具呢。而且我当时还有一种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想法——认为这种所谓绒毛玩具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没有任何帮助,不必做无谓投资。于是,一直拖着没给她买。
直到有一天,我们的一位美国朋友Gary来访,听说了这件事,马上要拉着女儿去买。我们告诉他离我家最近的这家店已没货了,他就拉着我女儿去另一家店去买。结果那家店也卖完了,他非常遗憾,对我们说,我觉得很难过,因为这是Jessica最喜欢的圣诞礼物,而这个要求又不过分,为什么当时不给她买呢。如果我早一点知道,一定马上给她买了。
这时我才非常后悔。这么简单的道理,我为什么就没想明白,让孩子选一个她喜欢的圣诞礼物,而且她要的又不过分,为什么一定要父母认为应该还是不应该才买。后来我才知道,在我们大人看来长得都差不多的小熊,在孩子眼里是完全不同的。泰迪熊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小熊,孩子们都很喜欢。
很多年过后,泰迪熊依旧是我的一个解不开的心结。每当我听到泰迪熊的名字或在玩具店看到泰迪熊,心里仍然会隐隐作痛。今天我有能力买一卡车的泰迪熊,但都没有意义了,女儿长大了,一个也不需要了。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对她说:“Jessica,妈妈永远欠你一只泰迪熊。”
女儿7岁那年,我们送她回中国去学中文。快到圣诞节的时候她在电话里非常认真地说:妈妈,我到中国来没有告诉圣诞老人,如果他把礼物送到美国的家里,你一定要帮我收起来。我说,你觉得圣诞老人不知道你在中国吗?她说,好像这里的小朋友都没有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,也许中国太远了。我也无比认真地说:“如果圣诞老人把礼物送来,我一定帮你收好,等你回来。”
为了不让她失望,我还是为女儿准备了圣诞老人给她的礼物。我曾看过一个统计说,在美国,小孩子大约在8-10岁左右会知道圣诞老人是虚拟人物。我无法预知女儿在什么时候会揭开这个谜底,但我希望她越晚知道越好。因为这里充满了孩子们特有的美好遐想,而这种想象力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。
比如有一次我问女儿,圣诞老人怎么可能在一个晚上给这么多小朋友送礼物,她很认真地说,圣诞老人是在空中飞的,他飞的比光还快呢。我又问她,圣诞老人哪来的这么多玩具呢。她说,圣诞老人在北极有一个巨大的玩具工厂,他今年圣诞节给小朋友送完礼物以后,就要马上赶回北极做明年的圣诞礼物,这样才能在下个圣诞节之前把所有小朋友的礼物做完。我非常认真地点头表示赞同。
多么天真、可爱的答案,让你无法拒绝接受。我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和女儿一起,活在圣诞老人的神话里。女儿在中国读了一年中文后又回到美国。那年圣诞节快来临的时候,有一天她突然注意到,客厅的壁炉被沙发挡住了,于是,非常认真地对我说,妈妈请你一定要把沙发搬开,因为圣诞老人是从烟囱进来给我放圣诞礼物。我说,如果圣诞老人发现烟囱不通,可能就放门口了,没关系的。她非常认真的说,不行,圣诞老人只能从烟囱进来,如果进不来,他就会把送给我的礼物带走了。我看她那副认真、着急的样子赶快说,我马上把沙发搬开,让圣诞老人能够顺利进来送礼物,她这才放心去睡觉。
来美的最初几年,我很发愁没有足够的人送女儿圣诞礼物而让她失望,因为美国孩子有爷爷、奶奶、爸爸、妈妈、姑、姨、舅、叔等一大堆亲戚送礼物,而女儿只有我们俩个人送礼物,加上圣诞老人。为了充数,我就把圣诞老人的礼物加码。
因为我曾经在第一年跟女儿讲过,最听话的孩子圣诞老人会送三个礼物。所以我就延着这个神话,每年准备三个圣诞老人送她的礼物,然后买不同的包装纸包起来,理论上圣诞老人不可能每年都用同样的包装纸。直到女儿10岁了,她还在真诚地相信圣诞老人,我在担心着她的梦随时有可能被惊醒,因为她已经到了该猛醒的极限年龄了。那一年圣诞节,我们带她去朋友家做客。我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。
女儿和一群孩子在屋子里追逐打闹,大人们在一起聊天。她突然跑过来问我:“妈妈,小佩他们都说没有圣诞老人,还笑话我太傻了。”我听后还没想好如何回答,她又跑掉了。在回家的路上,她又跟我讲起小朋友如何告诉她,根本没有圣诞老人,圣诞礼物都是爸爸、妈妈买的,等等。我问,那你怎么想呢。她说:我过去就有点怀疑,因为圣诞老人为什么每年都知道我喜欢什么玩具?而且我在咱们家的壁橱里发现过几种包装纸,都是圣诞老人送我礼物用过的包装纸。对于圣诞老人的美好神话的结束,她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吃惊、不解或失望,我这个当妈的,也就顺其自然的释怀了。
接下来的圣诞节,我们意外地收到了女儿送的圣诞礼物。她送给爸爸的礼物是一只小兔子抱着一根大胡萝卜(因为爸爸是属兔子的,难得她小小年纪能记住爸爸的属相)。送给妈妈的礼物是一只可爱的小熊(她知道妈妈喜欢熊)两个礼物都是泥塑、小小的不足2寸高。她还用一张绿色软包装纸把爸爸的小兔子包起来,用红色包装纸给妈妈。二十多年过去了,我们还留着这两小泥塑,因为这是女儿送给我们的第一个圣诞礼物。
再后来,女儿长大了,上大学了,从家里搬出去了。但是我们每年圣诞节的程序一点也没减少。一般过了感恩节,我们就开始在家里装饰圣诞树了,家人把相互送的圣诞礼物摆在树底下,只等着圣诞节那天兴奋地拆开各自的礼物。圣诞树也随着我们的生活条件的变化,从最初的一棵小小的可以每年重复使用的塑料树,变成了真的松树,而且我们选的松树也一年比一年高,一棵比一棵大,直至从地上到屋顶那么高。
有一年圣诞节,当我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的时候,女儿非常认真的跟我说,“妈妈,我们每年的圣诞树只用一个月,就把一棵树砍了,太不环保了,我建议还是买一棵能重复使用的塑料树吧。”我听后,先是一惊,因为从来没有把这棵树和环保联系起来,细想一下,女儿说得非常有道理,她真的长大了,可以给我们这些所谓大人一些新的启示了。那年圣诞节过后,我就开始寻找高度,大小适合我家的塑料圣诞树,从那时至今,我们再也没用过真的松树做圣诞树。
去年的圣诞节,女儿又给我上了一课。有一天,女儿打电话来跟我讨论圣诞礼物的事,我以为她想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礼物,而她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。她说:“妈妈,我想跟你和爸爸商量一件事,我想把今年给你们买圣诞礼物的钱捐给一个慈善机构,你们同意吗?”我说:“不用跟爸爸商量,我们完全赞同。”
圣诞节那天,亲朋好友围坐在圣诞树周围,兴奋地打开相互送的圣诞礼物,而我们来自女儿的礼物是一个信封,里面是那个慈善机构给我们的感谢信。拿着这个信封,我心里感慨万千,女儿不仅长大了,成熟了,更重要的是视野更开阔了,精神又升华了,我会把这份让我最感动的圣诞礼物好好保存在心里。从那年开始直到今天,我们每年都把给彼此的圣诞礼物捐给一个慈善机构或非盈利组织。